InteractionFitness_banner

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

再有錢 也要回溫泉補血買裝備

近年來全民瘋運動,世大運後國內運動風氣更加的盛行,不管是路跑、自行車自我挑戰賽、鐵人三項等等....完賽後成就感越來越高,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不少人願意花錢請教練來讓自己的成績更好,對於預算沒那麼充沛的人只能自己上網找資料、口耳聽到某某訓練方法很有效開始效仿自我訓練,訓練一開始可能有某種程度的成長,但往往很多人過一段時間後會遇到所謂的撞牆期,不管如何訓練,強度也加強了!訓練時數也增多了,怎麼會沒有進步甚至是退步了?那就代表你該休息了!先讓我們談談「超負荷原理」吧!

人體很聰明,只要一經訓練過程造成生理與心理一定程度的破壞,你身體的中控室大腦就會告訴你遭破壞的部分,經過這次的破壞,為了避免下一次受到同樣的破壞所以必須變得更強,所謂的超負荷原理就是指你的生理水平遭到訓練的負荷產身破壞,但破壞是壞事嗎?

答案是有好也有壞!先來談談壞的部分。

首先想像你是一位英雄,你必須出門打怪練等級賺錢,而敵人就是「訓練過程」,你打呀打,遇到敵人你赤手空拳的打怪,你的等級越來越高,隨著練功,血量越來越少,但你想要變得更強,而去加倍的去打更多的敵人來賺錢升級,等到等級越來越高,口袋金錢也多了,但你開始發現更強的敵人打得越來越困難,甚至會被敵人打死,因為你依舊是赤手空拳,這就是所謂的過度訓練甚至會造成運動傷害,你開始覺得疲勞,力不從心,從原本的滿滿鬥志,一直到自我懷疑,最後放棄離開遊戲。

累得跟狗一樣
(圖片來源:Google 圖片)

忽略的休息恢復的這個環節,那你只能在這種狀態下一直不斷的鬼打牆!訓練的強度越高,休息的時間必須越久,不斷的經由訓練破壞卻沒有恢復,讓身體超補償,運動水平只會一直走下坡。

目前最為廣泛被接受的學說是 Jakoulew 超補償理論。

身體一旦接受到訓練刺激,運動1~2小時開始產生疲勞,運動結束後身體開始產生補償,誠如上面所言,身體為了變得更加強壯,補償的過程中會超越原本訓練前的運動水平,這個階段稱之為「超補償」,超補償後若經過一段時間沒有接受到新的刺激,身體就會自動恢復的之前的運動水平。

不同訓練模式,達成超補償所費時間不同,消失速度也不同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lactate.com/sciwin_ch01.html)

簡單來說別再盲目的聽信網路上的網民所說的「阿~跑就對了拉!」「騎就對了拉!」

口袋再有錢!也要回家買裝備休息補血!才能去挑戰更強大的敵人阿!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techbang.com/posts/37317-14th-week-top-5-fails)


但....真的越累越有效嗎?聽聽自己身體的聲音,交給專業的教練幫助你安排最有效率的週期化訓練課表,甚麼時候該休息,用最合宜的訓練強度與頻率,來讓自己真正的有效進步!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